“不容忽视的小伤口”—破伤风免疫预防规范(四)
前三篇我们介绍了破伤风的危害、诊断和治疗、一般人群的预防。那么,针对特殊群体,比如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潜在外伤高危人群如军人、警察、军校和警校里的学生、建筑工人、野外工程作业人员(石油、电力、铁路等)及厨师等怎样才能做到规范的破伤风免疫预防呢?
八、特殊人群的破伤风免疫预防
一)免疫功能轻度受损的人群
此类人群应该遵循以下处理:
1、有条件的机构,可考虑检测破伤风抗体水平。
2、考虑所有伤口均将加强免疫的时间间隔缩短至5年,具体如下表
二)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人群
此类人群应该遵循以下处理:
1、有条件的机构,可检测破伤风抗体水平。
2、无检测条件时,应给予HTIG或F(ab)2/TAT进行保护。
三)接受过破伤风全程免疫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该遵循以下处理:
1、移植后12个月重后启破伤风基础免疫。有条件的机构,可考虑检测破伤风抗体水平。
2、移植后12个月内如果受外伤,可考虑注射HTIG或F(ab)2/TAT给予临时性保护,不推荐注射疫苗。
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人群
四)潜在外伤高危人群的暴露前免疫
既往无破伤风免疫史的高危人群,如军人、警察、军校和警校等学生、建筑工人、野外工程作业人员(石油、电力、铁路等)及厨师等,建议按下表的推荐程序尽早完成暴露前免疫。
五)动物和人咬伤者的免疫预防
对于任何皮肤破损的咬伤,均为破伤风易感伤,应确定患者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状态。对需要的患者,在首诊时就应行破伤风主动免疫或/和破伤风被动免疫。
六)对某些非外伤性损伤(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体内异物取出等),破伤风梭菌在腹腔和手术切口污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对该类损伤性疾病且未行破伤风主动免疫的患者,应使用TAT或HTIG
破伤风类毒素(TT)首次注射后14d即可获得免疫保护,凡接受过全程免疫者,以后一旦受伤,只需再肌注一针,即可于3~7d内产生足够的抗体,主动免疫保护时间长,安全性高。
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后内抗体可迅速上升,但仅能维持5~7d,而且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约5~30%;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半衰期可达28d,是被动免疫的 ,但是比较贵。
总之,破伤风疾病对患者、家庭、社会危害非常大;破伤风疾病是 可以用疫苗预防的非传染性疾病;外伤后需结合伤者的伤口类别和免疫接种史,正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从而规范破伤风预防。
初审:宋虎
二审:邢帮荣
审定发布:张永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