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诊所治病结构,
提高诊所效益,轻松工作
一、诊所医生不可能所有疾病都擅长治疗,也没有必要都擅长治疗。
按照西医学对疾病的定义标准,目前世界上的疾病大约有多种,作为一个诊所医生,假设你今年30岁,预计你能活岁,这多种疾病,你每天学习一种,到岁你还学习不完呢,就别说治疗这些疾病了,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么多的疾病,我们要有所选择,选择一部分疾病去学习,去研究,去治疗。
从经营角度讲,“没有特色不开店”,“一招鲜,吃遍天”,诊所是一种生意,普遍运用的经营原理也同样适用于诊所的经营。作为一个诊所的经营者,你的诊所的“特色”是什么?你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专长?是每个诊所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诊所的类型分析。
请看下图:
这是按照诊所所治疗的疾病种类多少与每种疾病病人数量两个方面进行的分析。
1、全科型诊所
这个类型的诊所很多,尤其农村的诊所大多属于这一类型。其特点是诊所治的疾病种类很多,但每一种疾病的病人数量都不高。医生自己称为全科诊所或大内科诊所。
全科型诊所的病人比较杂,什么病都有,但都是一些常见病,比如感冒,发烧,头痛,拉肚子……,病人大多数为诊所附近周边的。诊所医生每天必须长时间坐诊以等待病人来看病,一般时间为8点到22点,甚至更长。诊所医生三更半夜被病人叫醒是常有的事。
这样的诊所有稳定的收入,但是诊所医生比较忙,每天被病人困得死死的,甚至吃不成一顿囫囵饭,睡不成一个囫囵觉。往往被搞得身心疲惫。
2、专科型诊所
这里诊所相对比较少,其特点是诊所所治的疾病种类比较少,有的是专门治一种疾病。如:足根痛专科,不孕症专科,狐臭专科……有的是专门治某一个方面的病。如:风湿病专科,杨氏妇科……
专科型诊所的病人比较简单。所治的病人有诊所附近周边的,但大部分是远处的病人。治一个病人收费到0元不等,甚至更高。专科型诊所的医生大多比较清闲,甚至有的医生每天只上半天班,有的一天只看一到两个病人,但是诊所收益却很高。
3、结构合理型诊所
这种类型的诊所数量更少。其特点是:能治疗许多常见病,同时又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疾病有擅长。这样的治病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也是比较稳定的。病人既有诊所附近的常见病(小病),又有远处来的特殊病。这类型诊所的医生相对比较游刃有余。因为一种或几种特殊病的收入往往占到诊所的70%到80%以上。附近的常见病是搂草打兔子,看也可以,不看也可以,因为这些常见病给诊所带来的收入对医生来说不占大头,可有可无。
三、如何把全科型诊所变成结构合理型诊所?
前面分析了“全科型”、“专科型”、“结构合理型”诊所各自的特点。我通过与众多诊所医生的接触,了解到大多数基层诊所(尤其是农村的诊所)都是全科型。这些医生面临的问题是:医生自己感觉到什么病都会治,什么病都不会治,没有专长,每天上班时间长,收入不高,风险大,操心多,身心疲惫。同时医生也感觉到前景黯淡,没有生路,没有奔头……
本文重点讨论如何通过调整治病结构,把“全科型”诊所变成“结构合理型”诊所,以解决众多医生所面临的问题,使他们轻轻松松的工作,同时提高诊所的效益。对于“专科型”诊所如何优化结构,本文不做讨论。
(一)选择某种疾病,作为重点疾病进行研究与培养。
“全科型”诊所是如何形成的呢?就是因为过去医生治病没有选择,没有重点,来了什么病人就治什么病。而从来没有想过把某一种病培养起来的思路,这与医生这个职业是有关系的。
那全“全科型诊所”的医生马上会问,我把哪一种或哪几种病做重点来研究,治疗和培养呢?
下边几个要点可供参考。
1、选择疑难杂症(病)
所谓疑难杂症(病),指诊断不明确,治疗起来又比较难的症(病)。尽管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医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有许多疾病到目前尚缺乏 的方法。例如:过敏性鼻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小儿尿床,功能性子宫出血,结肠炎,复发性口疮,失眠,肠易激惹综合征,小儿秽语抽动综合症……疑难症(病)很多,医生选择的余地很广。
为什么要选择疑难症(病)?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作为一个医生,如果你只会治疗常见病,就显示不出来你的水平,你只能治疗你的诊所附近的病人,况且单个病人的收费不高。如果你会治疗几种疑难症(病),那么就会有好远的病人来找你治疗,会显示你的水平高,况且既然是疑难症,单个病人的收费肯定会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一个疑难症病人的收费可抵10-20个常见病人的收费。
2、选择似是而非的病
有些疾病你说它是病也可以,你说它不是病也可以,比如:口臭,脚(手)汗过多,老年人夜尿频多,小儿流口水……。由于这些病似病非病,好多医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