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症状说明你身体湿热重中医教你2个小

黑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夏日炎炎,气温持续攀升,湿度不断增长

大家都喜欢吹着空调,吃着火锅,喝着冷饮,

简直安逸惨了。

殊不知这样的生活方式,湿热正在慢慢滋生。

医馆很多病人经常说自己“湿热重”,

湿热重到底有哪些症状?湿热是怎么形成的?湿热重要注意些什么?

1

●湿热症状自查●

01

晚上看睡眠,起床看感觉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湿热症状,可快速对症自查,符合2条及以上,就该引起注意了。

多梦易醒,睡不安稳;早上醒来头昏脑胀,浑身困重不清爽,容易水肿,没精神,嗜睡。

02

看外表

头发容易油腻、脱发;面部发黄、泛油光、毛孔粗大、长痘痘;小腹突出,容易有脂肪堆积。

03

口腔和舌苔

口干、口苦、口臭、口腔有黏腻感,舌头两侧齿痕明显,舌苔厚腻

04

看大小便

大便黏腻,排便不畅,欲便不得,或费力只排出一点,自觉大便排不干净,大便粘马桶,肛周潮湿灼热发痒,腹胀,小便黄,严重者会出现尿道口灼热痛、尿频、尿不尽。

05

看分泌物

汗多且汗液粘稠,易长湿疹;女性白带变多,发黄粘稠有异味,外阴潮湿瘙痒。

06

看食欲

胃脘胀闷,恶心呕吐,没食欲,或喜食重口味。

2

●湿热产生的原因●

01

外因:环境气候

南方地区潮湿闷热,四季阴雨连绵,少有阳光,若加之有涉水淋雨、汗出受风等外部因素因素,易导致湿邪侵袭人体,夏季易加重或复发。

02

内因:内伤脾胃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过食生冷辛辣,肥甘厚腻,长期饮酒,节食或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伤及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导致水湿内停,弥漫表里上下,湿热胶着,阻滞气机,遏伤阳气。

《湿热病篇》指出:“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发为湿热”。

外因和内因均可导致湿热证,且湿热证蒙上、阻中、流下,弥漫三焦,胶着难解,病势缠绵,迁延难愈。

随着病情发展湿热证又形成诸多变证,如瘀血、阴虚等,形成恶性循环。

3

●中医常见的治疗方法●

01

外治法

艾灸、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泡脚都可以达到健脾除湿,疏通经络、调和脏腑的作用,但适应人群因人而异。

如艾灸温热,适合寒湿较重的人群,热重于湿、阴虚等不宜使用;

拔罐、刮痧多属泻法,易耗伤气血,小儿、老年人等体虚人群慎用;

针灸可补泻同用,结合其他外治疗法效果显著,但需辨证施治后由专业医生操作。

泡脚:夏天泡脚可去暑除湿,但应注意将水温控制在38-45度为宜,将脚踝没入水中,浸泡15-20分钟,身上微微出汗即可。

寒湿重的人

↓↓↓↓↓

可加艾叶、生姜、花椒等熬水泡脚

湿热证

↓↓↓↓↓

清水泡脚

注*(有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人要控制好水温和时间,孕妇慎用)

02

内治法

(1)中药口服

湿热证关联肝、胆、脾、胃、大肠、小肠、心包等多个脏腑,且寒热虚实需专业的医生辨证施治,切忌盲目用寒凉之品。

(2)养生食疗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既不对症,亦无他患”,用对症的药材和食物煮粥、煲汤,泡茶,也能防治疾病,保健强身。

湿热证以清热利湿,健脾益气为主,夏季可用绿豆、西瓜等解暑;用赤小豆、薏米、冬瓜、扁豆等清热利湿;茯苓、山药、莲子等健脾益气。

但需注意,有些药性寒凉,不可久服,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服。

4

●预防湿热注意事项●

1、注重饮食,勿贪凉。

少喝冷饮,少食辛辣,不饮酒,饮食均衡,按时吃饭。

夏季炎热,毛孔舒张,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经常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开着空调或风扇的房间,避免空调直吹。

2、勤换衣物,重材质。

夏季炎热潮湿,易出汗,应注意勤换衣物,定期更换和晾晒床单被套。

注重衣物材质的选择,尽量选择纯棉、透气、吸汗、速干的材质。

3、劳逸结合,少生气。

《素问》云“劳倦伤脾”“思伤脾”,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忧思过度都易伤及脾胃,所以,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和自我情绪调节都很重要。

4、适量运动,重细节。

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出汗,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盐。

湿衣服及时更换,运动后不洗冷水澡,洗澡后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医馆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爱龙路君成熙和园

和颐堂中医馆

咨询电话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engprint.com/nzss/12460.html